
圖1:東海大學津沙拾味團隊榮獲銀獎,由蕭副總統親自頒獎
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師生在第15屆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主辦的「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」中再傳捷報!由景觀系與餐旅系跨域合作的「津沙拾味」團隊勇奪銀獎,並囊括「最美農村故事獎」、「洄游新星獎」、「創智才獎」、「最佳舞台展現獎」等多項殊榮;同場參賽的由景觀系與建築系合作的「里山織語」團隊亦表現亮眼,榮獲「創智才獎」、「最佳職人工藝獎」與「SDGs永續獎」,展現東海大學景觀教育在跨域實作與社區關懷上的深厚能量。

圖2:SDGs永續獎-里山織語

圖3:洄游新星獎-津沙拾味團隊郭濬瑜

圖4:創智才獎-里山織語團隊周晏甄、津沙拾味團隊鄧芷岑

圖5:最佳舞台表現獎-津沙拾味

圖6:最佳職人工藝獎-里山織語

圖7:最美農村故事獎-津沙拾味
頒獎典禮於2025年9月14日在台北盛大舉行,由副總統蕭美琴親臨頒獎並巡禮各隊攤位,熱情與東海師生及社區代表互動,給予高度肯定。副總統盛讚青年學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,不僅帶動地方創生,也展現新世代對農村永續的責任與熱情。
由景觀學系鄒君瑋老師指導的「津沙拾味」團隊,成員包括景觀學系三年級的郭濬瑜、鄧芷岑、廖貝宸、賴亮嬛、方爾云、許競云、孫皓維、白昕叡以及餐旅學系的何昀柔。他們深入馬祖南竿津沙社區駐村兩個月,將「味」作為核心,透過每一次與居民的互動,深化對津沙的理解與連結。他們用創意與巧思,不僅以繪本呈現南竿老酒文化、食材與農漁故事,更與介壽國中小合作創作奇幻食農教育繪本。團隊也舉辦了大地桌餐,融合在地食材與藥草文化,同時重新設計了津沙聚落地圖,增設告示牌與互動導覽,並以多媒材牆面融入景觀元素與海廢創作,將文化、技藝與飲食轉化為教育資源。學生們的創意與堅持,讓馬祖聚落煥發新風貌,也獲得地方居民一致讚譽。

圖8:副總統與津沙拾味團隊

圖9: 副總統觀看津沙拾味團隊創作的繪本「老酒香香 回憶長長」
由景觀學系李麗雪老師與鄒君瑋老師共同指導的「里山織語」團隊,成員則由景觀學系三年級的周晏甄、許燦陽、李宸宇、簡承澤、張力允以及建築學系的劉思彤組成。他們以苗栗南庄南江休閒農業區為舞台,此地是賽夏族、泰雅族、客家與閩南族群交織的多元文化聚落。團隊秉持「里山精神」,透過「織布」這個迷人的隱喻,串連南江的多元文化、歷史記憶與當下生活。學生們深入社區,與長者學習賽夏族建構技藝、與客家耆老共創「點點畫」,並走訪二十餘家民宿編纂《南江故事手冊》,將人與土地的連結轉化為可被傳頌的文化資產。最終於「南江藝術祭」以沉浸式展場展現成果,並透過九宮格風味餐會串聯族群飲食記憶,讓參與者深度體驗地方文化厚度。

圖10:副總統與里山織語團隊

圖11:副總統聆聽里山織語團隊介紹
此次雙隊齊獲佳績,不僅是對學生專業實踐的肯定,更彰顯東海大學景觀學系長年重視地方創生與實作教育的成果。透過跨領域合作、師生共學以及在地實踐,東海景觀人持續以專業回饋土地,讓農村故事在創意中被看見、在設計裡延續。
圖片來自洄游農村主辦單位之攝影團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