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海大學景觀學系於「2024 IFLA台北國際景觀會議學生設計營」(IFLA Student Design Charrette)中表現優異,共有兩組學生團隊榮獲榮譽獎(Honor Award),展現東海在國際景觀教育領域的深厚實力與卓越成果。
本屆學生設計營為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(IFLA)全球學生計畫(Global Student Program,簡稱GSP)之一,由台灣主辦,由台北國際景觀會議籌備委員會策劃,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與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共同主辦,主題聚焦於「永續與宜居城市的藍綠基礎設施」。活動吸引來自全球十餘國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齊聚台北圓山,進行為期數日的密集設計與國際交流。
在設計營中,來自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的陳俋靜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五位學生組隊,共同創作作品《Fluid Fusion: Circling Back to Nature》,在吳佩玲老師與德國 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Umwelt Nürtingen-Geislingen 的 Ellen Fetzer 教授共同指導下,榮獲評審一致肯定並獲得榮譽獎。該設計以台北圓山周邊為基地,旨在協調歷史、自然與城市生活,將此區重新構想為一個可持續、文化豐富且以社區為核心的景觀。設計利用永續措施如蓄水池、柔性景觀緩衝區與浮島來增加生物多樣性並管理洪水,並透過互動性空間(如運動公園、食用花園與步道)強化社區融合。設計中亦融入歷史小徑與稻田等傳統元素,整體以環形與曲線語彙串聯空間,實現都市與自然共融的願景,將公園轉化為兼具生態、文化與社區功能的永續空間。
另一組獲獎作品《Lantern of Life: A Biophilic Journey to Peace and Fortune》由東海學生邱書瑄與來自八個國家的學生共同完成,並在魏嘉滺老師與印尼 Ahmad Arifin Hadi 教授的指導下同樣榮獲榮譽獎。該作品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設計基地,汲取台灣多元文化傳承與信仰、市集等在地元素,結合「光」與「生命」的意象,運用親生命性(Biophilia)設計手法,強化人與自然的連結。設計著重於開放空間的彈性與商業活力,導入垂直綠化系統與適地性植栽,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。設計亮點為中央具地標與燈光裝置的廣場,象徵天燈意象,並優化街區市集與美食文化的體驗。
此次優異成果,不僅彰顯東海景觀學系於國際舞台的專業能量,更體現本系長年致力推動國際合作與培育創新思維的教學成效。透過參與設計營,學生們不僅獲得寶貴的跨文化實踐經驗,更為未來在景觀建築領域奠定堅實基礎,持續向世界發聲。